10月23日好牛,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南方日报推出的“健康广东”科普直播间,特别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副主任医师陈亮开讲“重症肺炎与呼吸衰竭,如何化险为夷?”,解析重症肺炎的预警信号与应对要点。

硬扛普通肺炎
拖成呼吸衰竭
及时识别呼吸衰竭能救命
“现实中,很多人误将肺炎视为‘小感冒’硬扛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”陈亮介绍了两则案例:85岁的李大爷,初期仅感冒咳嗽,自行服药后未予重视,一周后突发高烧、喘不上气,送医时发现双肺已出现大片炎症,并伴有休克和肾功能衰竭,被确诊为重症肺炎。另一位50多岁的慢阻肺患者张先生,抽烟多年,着凉咳嗽后仍继续吸烟,一周后呼吸困难加重,血氧饱和度仅80%多,胸片显示一侧肺“变白”,被紧急转入ICU抢救。
陈亮强调,氧合指数小于250、呼吸频率超30次/分、嘴唇发紫是普通肺炎转重症的关键信号。若出现呼吸急促如“溺水”、神志烦躁或嗜睡、出冷汗,尤其老人、小孩或有糖尿病、慢阻肺等基础病者,必须立即就医。

早识别+科学救治
重症也能化险为夷
预防重症肺炎 如何接种疫苗?
如何应对重症肺炎?陈亮表示,确诊需靠胸部CT、血气分析和病原学检查。治疗上,需精准抗感染(细菌用抗细菌药物、病毒用抗病毒药物、真菌用抗真菌药物),配合呼吸支持——从普通吸氧到高流量湿化氧疗再到无创呼吸机帮助呼吸,更严重时需要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,极端情况甚至需要用到ECMO“体外膜肺”救命。
预防方面,他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(65岁以上老人建议每5年接种),戒烟限酒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。有基础病者需规范用药,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吴雅楠 张梓望 刘汉能
视频:陈泽翔
亿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